2023年12月20日星期三

邵逸夫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你應該要做好多次失敗的準備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徐可瑩

「我更多把自己視為一個理論型學者。因此在做研究時,我通常不以實用價值為動機,我的科學信條一直都是『思考一些有趣的事情』。」2022年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得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Noga Alon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

這位以色列籍數學家以其對組合學及理論計算機科學的貢獻著稱,他的研究被同行視為兼具理論及實踐價值的典範。

Noga Alon

在不久前舉辦的香港桂冠論壇上,《中國科學報》記者見到了這位外形酷似奧本海默的著名數學家,並就一些讀者關心的問題對他進行了專訪。

以下為主要訪談內容:


《中國科學報》:身為一個傑出的數學家,你也獲得過其他許多獎項。在你看來,邵逸夫獎與其他獎項有什麼不同?

Noga Alon:

任何一個獎項的分量都是由它過去的得獎者決定的。邵逸夫獎是我至今獲得最有聲望的獎項。

如果你看過去其他的得獎者,會發現邵逸夫獎幾乎集結了全世界最頂尖的數學家。儘管對天文學、生命科學及醫學領域了解不多,但我認為都是相似的。


《中國科學報》:數學是天才推動的學科嗎?

Noga Alon:

我們對天才沒有很好的定義。不同的人在學術上的成熟程度不同,有時候你真的無法確定誰是「天才」。

例如那些在高中及本科學習初期就付出極大努力的人,他們雖沒有驚人的"天賦",但最終也能夠成為傑出的數學家。所以要定義誰會成功並不容易,有些人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他們的成就沒有那麼快,但研究也許更深入。

尤其對做數學的人而言,我們事先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功,如果想去做,就應該試試看。


《中國科學報》:科學研究需要想像力嗎?你是如何理解想像力的?

Noga Alon:

當然。我認為想像力是一種品味。對科學家而言,你必須同步培養對科學研究的品味,分辨清楚什麼是你真正熱愛的,什麼是不感興趣的。


《中國科學報》:很多人對基礎研究的概念不甚理解。有人認為基礎研究就是基礎領域的研究,例如數學、物理等。還有一種說法,基礎研究是指基礎性質的研究,是所有科學技術的基礎,你如何理解「基礎」的概念?為何「越基礎的研究越困難」?

Noga Alon:

我所理解的「基礎研究」意味著這些問題不一定立即受到實際影響的驅動。

被稱為「基礎研究」的只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問題,沒有直接的、實際的動機,因而乍看之下會很基礎,甚至很普通。但深入這些研究後才會發現,它們具備非常實際的應用價值。

從介入研究到清楚地揭示其應用價值的過程有時需要很多年,甚至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


《中國科學報》:對許多基礎研究領域的人而言,一次精彩勝過無數次平庸。也就是說,重複多少次不重要,重要的是靈感乍看之下的關鍵時刻。就你的經驗而言,這些關鍵時刻是怎麼來的?如何才能得到自己的「關鍵瞬間」?

Noga Alon:

我認為研究中最重要的是有限的結果,而非重複的數量。大多數時候,科學家都必須思考那些不確定能解決的問題,也無法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做到「隨時準備好」。

事實上,大多數都是失敗。因為你試圖攻克的難題都無法預設解決,這太困難了。但幸運的是,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是你為數不多的幾次成功,而不是那些失敗,你應該做好多次失敗的準備,以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來迎接那些偉大的時刻。

當你確實做成了一些事情,想某個問題想了很久,拜訪了其他崇敬已久的人,一定會收穫一些鼓舞人心的時刻和新的想法。

做科研的滿足感不也來自於此?在沒有成功的這段時間中,你知道自己工作有多賣力,因此成功便更讓你快樂。


《中國科學報》:基礎學科應該縮小招生規模嗎?你在世界上最頂尖的大學任教,數學領域如何培養出更多具有綜合能力、創新力強的尖端人才?

Noga Alon:

現在我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書,就學生人數而言,這是一所規模精簡的大學,班級都很小。至少在美國是這樣,被頂尖大學錄取並不容易,學生會被自動篩選出來。

但我並不認為必須減少招生人數,尤其在研究所,這有助於招募更多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


《中國科學報》:你有中國學生嗎?在你看來中國學生在基礎研究上有什麼樣的優勢?

Noga Alon:

我有兩個中國學生。其中一人可能會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繼續深造,另一個人則在美國史丹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對他們的印像是非常有天賦,同時非常勤奮。

可能平均而言,中國人比其他國家的學生更努力。但再次強調,也許因為我身處一所世界頂尖大學的緣故,這裡的學生已經是從全世界篩選出來的佼佼者,他們的成功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科學報》:對年輕人而言,數學相關基礎研究的難度似乎更大。對那些立志從事數學理論研究的年輕學者而言,如何能更好地堅持下去?

Noga Alon:

對年輕學者而言,最重要的是選擇一個自己真正喜歡的方向,這樣才更有可能產出一些意義非凡的成果。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標,至少你會享受工作的過程。


《中國科學報》:不同於許多理論型學者,你的研究兼具理論創新與應用價值,這也是許多從事理論研究的年輕人期望達到的狀態。對此,你有哪些建議?

Noga Alon:

這是個好問題。事實上,我更多把自己視為一個理論型學者。做研究時我通常不會以實用價值為動機,我的科學信條一直都是「思考一些有趣的事情」。幸運的是,我在思考的事剛好具備應用意義。

我的建議是,做理論研究的人不必太考慮應用價值,它會自然發生。例如我做的理論數學研究就很自然地與資訊理論、電腦科學這兩個領域接軌了。


《中國科學報》:

除了努力工作,你還能給年輕人甚麼建議來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學術生涯?

Noga Alon:

我有每天晨間運動的習慣,它有助於敦促我按時起床,也有助於我保持大腦的清醒。

我認為體能訓練和心理思考之間的結合是有用的,至少對我有用,但這個建議不適用於所有人,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調節方式。



任達華女兒上熱搜! 19歲ella身段高挑,顏值驚艷,手臂長度引熱議

甘肅地震捐款:第一批捐款明星和企業又是他們!安踏捐4000萬物資

體驗「中央紅色交通線」 2024首屆粵閩健康健行活動即將開啟

商湯科技創辦人、著名人工智慧科學家湯曉鷗先生告別儀式舉行

中東震撼!美英聯手,世界大戰爆發"一炮打響"

宣傳哈馬斯多人投降,加薩總司令卻失聯了:以軍發現事情不對勁

中山直達港珠澳大橋公車路線明日開通

果然難對付!哈馬斯拿出真正實力,以軍罕見承認事實,令人意外

揭秘以軍的道地戰略:加薩最新軍事衝突分析

「強人」塞西三度當選埃及總統,對巴以衝突意味著什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地球真正的“主人”,比人類早數十億年誕生,經歷多次生物大滅絕

在無盡的宇宙中,我們的家園- 地球 ,是一顆充滿活力與活力的藍色星球。它的誕生與演化,是一個充滿神奇與奧秘的過程。 地球的形成,大約可以追溯到46億年前。在那個遙遠的時代, 太陽 系 尚未形成,只是一片混沌的星際塵埃和氣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塵埃和氣體逐漸聚集,形成了 太陽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