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1日星期日

中國科學院院士姜瀾:執著探索,用好那道超強超快的光

姜瀾(右一)和團隊成員在做實驗。

北京理工大學供圖

人物小傳

姜瀾,1972年生,四川自貢人。北京理工大學首批講席教授,長期從事飛秒雷射製造研究,是我國雷射製造領域的主要學術領導者之一。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何梁何利科技創新獎等。 2023年5月,獲頒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2023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飛秒,就是一千萬億分之一秒。把一個雷射脈衝的能量壓縮到幾飛秒內極速釋放,其峰值功率可提升數百萬億倍,理論上可以加工任何固體材料。飛秒激光,這把無堅不摧的"超強超快光刀",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專注飛秒雷射製造研究20多年來,姜瀾團隊實現了多項重大突破,他主導撰寫了雷射製造等方向多個重要規劃,推動我國在該領域躋身國際第一梯隊。

建立等離子體量子模型,首次預測飛秒雷射加工形狀

時間這麼短、能量這麼高,飛秒雷射將被人們如何利用?雖然在理論層面有許多優勢,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飛秒雷射製造應用仍停留在概念層面。

從概念到應用,飛秒雷射製造的困難在哪?姜瀾介紹,經典理論難以預測飛秒雷射加工的形狀,加工機制也難以描述,這便是團隊20多年來潛心研究所面臨的困境。

「必須打開飛秒雷射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黑盒子',才能徹底理解飛秒雷射加工機制。』」姜瀾說。

飛秒雷射加工時,材料的局部瞬時特性會發生劇變,為探究這一變化,姜瀾及團隊潛心研究,建立了等離子體量子模型,首次預測了飛秒激光加工形狀,並成功預測了一系列重要異常效應。起初,學界對此尚有疑問,隨著姜瀾所提出模型的主要假設和預測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驗證,研究成果才逐漸獲得了認可。

驗證了模型,還需有直覺的觀測結果來佐證,即將飛秒雷射製造的過程「拍」下來。由於傳統觀測技術視角單一,且仍是二維成像,無法捕捉飛秒雷射加工過程所涉及的多維資訊。姜瀾帶領團隊發展了跨尺度準三維超快連續攝影系統,首次實現了在飛秒雷射與材料相互作用過程中,跨越15個時間尺度的全景觀測。

憑藉一系列原創成果,姜瀾成為飛秒雷射製造領域研究的領導者。其實,在做博士後期間,姜瀾就著手進行飛秒雷射製造研究。那時,沒有飛秒雷射設備、專案經費和實驗室,僅靠著一台計算機,姜瀾便開始了艱難的探索。

飛秒雷射製造涉及機械、物理、光學、材料、化學等多學科,對於不熟悉的領域,姜瀾透過自學或請教相關專家,最終在除機械領域之外的多個學科取得突破,也為接下來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以高品質原創性研究,不斷拓展雷射製造應用場景

飛秒雷射的特性導致加工效率低、深層比低、加工精度差於繞射極限等。技術落地應用還需翻越另一道坎,即找到調控飛秒雷射製造過程的方法。

姜瀾根據他的模型預測,開創性地提出了電子動態調製造新原理、新方法,從而實現對加工結果的控制。

姜瀾帶領團隊邊摸索邊驗證,最終基於電子動態調控新原理,將加工效率提高了56倍、深徑比提高了260倍,使可重複加工精度達波長的1/14等。

「再先進的加工技術,如果只停留在紙上,也無法取得好的應用發展。」姜瀾說。

基於電子動態調控新原理、新方法,姜瀾帶領團隊接連突破難加工材料三維複雜微細結構製造的一系列瓶頸,發明了電子動態調製管孔、切割、調平、刻型等新技術,開發了系列新設備,率先實現了飛秒雷射製造的重大工程應用及規模化產業應用。

「大家所熟知的手機全面屏異形切割等技術,也是我們重點攻關的技術之一。」姜瀾介紹,應用電子動態調製造新原理、新技術,團隊與企業共同研發了飛秒雷射電子動態調控切割/制孔新裝備,性能整體處於國際領先水準。

實驗室技術轉向工業應用,雖然技術路徑清晰,但仍需考慮成本、實用性等限制條件。為此,姜瀾團隊與合作企業一起,反覆驗證製程、調整參數。 「經常泡在實驗室裡,有時為了完善某個性能,前後要忙活一整年。」姜瀾團隊成員、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潔回憶。

攻克複合材料高品質加工、製備新材料新元件、研發高精尖製造設備…如今,姜瀾團隊以高品質原創性工作,正不斷開拓雷射製造的應用場景。 「科研,就要做真正有價值的工作、做『頂天立地』的科研,不摘青果。」姜瀾對團隊師生的要求,已成為團隊文化的一部分。

聯合產學研攻堅力量,推動相關產業發展

多年前,雷射製造只是機械工程領域的三級分支,沒有相關部門的系統化支援。研究人員少、科研經費少、產業規模小,與世界先進水準相比差距明顯。

姜瀾意識到,迎頭追趕,光靠一兩個團隊不行,「做大做強學科,必須把科研界和產業界團結在一起,共同發力」。

200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將高能束與特種能場製造領域列為優先支持方向,雷射製造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並由姜瀾擔任該領域負責人。在前輩學者的指導下,姜瀾在12年內先後牽頭撰寫了基金委高能束與特種能場領域規劃兩部,在雷射製造領域,取得了一定理論成果。

姜瀾帶領專家小組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整理產業鏈短板、編製產業發展規劃,進而推動雷射製造領域國家或部會科技計畫。他主導撰寫了雷射製造等方向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與科技部、基金委等5年部級科技規劃12項。

其中,"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增材製造與雷射製造",光立項論證就歷時兩年半。 「那時候,我和專家小組成員經常工作、討論到凌晨。」姜瀾回憶道。

30餘次專題論證會,調查走訪70多家企業,撰寫上百萬字的論證資料……姜瀾和專家小組全力以赴。之後,該專案獲得「十四五」的滾動支持,成為製造業領域唯一一個「建長板」的國家重點專案。

上百家科研機構、上千家企業從事雷射製造相關研究,大家專長、興趣各不相同,如何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姜瀾始終站在國家、產業發展立場編制規劃,獲得了大家的認可。」一位業界專家表示。

「大科學時代,科技的發展不能靠單打獨鬥。」姜瀾說,雷射製造領域還有許多待解的難題,團隊將立足「四個面向」,聯合產學研的攻堅力量,努力為製造強國、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記者:喻思南)

記者手記

凝聚科研攻關的合力

姜瀾在飛秒雷射製造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而他更大的貢獻是作為我國雷射製造領域的主要學術領導者之一,推動我國在該領域躋身國際第一梯隊。

雷射製造領域有上百家科研機構、上千家相關企業,各方對技術和產業發展訴求難免有差異,如何將它們擰成一股繩?答案是把國家需要放在第一位。也正因如此,姜瀾主持編制的規劃獲得普遍認可,從而促進了學科和業界的良性互動。

錨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需要有效統籌和科學佈局創新資源,讓高校院所、相關企業等各展所長,協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我國雷射製造技術發展的歷程啟示我們:科研規劃和專案設計必須圍繞國家需求,優化配置好創新資源,凝聚起高校院所、企業創新的合力,才能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太沒公德心!王俊凱在機場的一聲怒吼,揭開了內娛的"流氓真相"

普丁會見朝鮮外相!半島將起風雲? | 20240117《新聞聯播》解讀

有技能,好就業2024年莆田市「壺蘭工匠」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計畫發布

媒體聚焦:從首飛適航,低空經濟暢想未來交通

雙峰民企積極投入鄉村建設3年來,1.2億餘元民營資本參與鄉村發展

李迅雷:跨入不了高收入門檻是否就要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網友你的建議「讓昆明的花香香遍世界」市人大代表已查收

2024年吉林省「英才計畫」師生會面會圓滿完成

江蘇首富,千億級深海巨鯨

「爭做新時代好隊員」-少先隊員與載人航太面對面活動舉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地球真正的“主人”,比人類早數十億年誕生,經歷多次生物大滅絕

在無盡的宇宙中,我們的家園- 地球 ,是一顆充滿活力與活力的藍色星球。它的誕生與演化,是一個充滿神奇與奧秘的過程。 地球的形成,大約可以追溯到46億年前。在那個遙遠的時代, 太陽 系 尚未形成,只是一片混沌的星際塵埃和氣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塵埃和氣體逐漸聚集,形成了 太陽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