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4日星期日

NASA無奈延後重返月球,背後原因不簡單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晨陽】在美國私營企業主導的"遊隼"月球探測器9日宣布放棄月面降落任務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無奈地表示,"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畫將大幅延後。 NASA官員在記者會上表示,相關技術進展延誤是美國重返月球難以準時推進的主因。有分析認為,美國載人登月計畫的屢次推遲,很可能導致與「阿爾忒彌斯」計畫綁定的其他國家心生他念。

「獵戶座」飛船有三大隱患

美國「太空新聞」網站10日稱,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宣布,「阿爾忒彌斯2號」載人繞月任務將從2024年底推遲到不早於2025年9月,載人登月的"阿爾忒彌斯3號」則將從2025年末延後到2026年9月。

納爾遜強調,「安全是我們的首要任務,為了讓『阿爾忒彌斯』團隊有更多時間應對挑戰,我們將為『阿爾忒彌斯2號』和『阿爾忒彌斯3號』投入更多時間。"

根據NASA的計劃,「阿爾忒彌斯2號」將搭載4名太空人沿著一條複雜的軌道實現繞月並返回地球。這將是「獵戶座」太空船和SLS火箭的首次載人飛行試驗,也將是自1972年以來人類首次離開近地軌道

報道稱,NASA負責月球到火星計畫的副局長阿米特·克沙特里亞表示,有三個具體問題導致「阿爾忒彌斯2號」的延後。首先是2022年12月的「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中,未載人的「獵戶座」太空船在返回大氣層過程中,隔熱材料出現意料之外的侵蝕現象。克沙特里亞透露,目前NASA在了解造成侵蝕的原因方面取得了進展,預計將在今年春季找出根本原因,但在太空船再次飛行之前還需要更多時間來解決問題。

第二個問題涉及「獵戶座」飛船的維生系統。克沙特里亞表示:「我們在對太空船的檢查中發現驅動閥門電路中存在設計缺陷。」這些電子設備影響太空船生命支持系統的許多部分,包括去除二氧化碳的系統。 NASA最終決定更換這些電子設備,「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做到」。根據相關規定,為確保飛行安全性,更換完成的太空船還需要進行額外的測試。這項工作是NASA決定將「阿爾忒彌斯2號」任務延後到2025年9月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個問題與「獵戶座」太空船的緊急逃逸系統有關。當SLS火箭故障時,此系統可確保太空人快速逃離。但測試發現,在某些情況下飛船的電氣系統存在"缺陷",目前對該問題的評估仍處於早期階段。

星艦」研發進度遠遠落後

CNNCNN )10日稱,時隔50年首次載人登月的「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面臨的技術障礙更多。根據NASA目前的計劃,「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比早先的「阿波羅」登月計畫更複雜:4名太空人搭乘的「獵戶座」飛船由SLS火箭送入太空後,將直接飛向月球軌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負責研發的載人「星艦」登陸器將在那裡等待會合。 「獵戶座」太空船將在月球軌道上與「星艦」登陸器對接,兩名太空人搭乘登陸器降落到月球南極附近的著陸點,另兩名太空人則留在「獵戶座」太空艙上。待月面考察結束後,「星艦」登陸器將從月面起飛返回月球軌道,並再次與「獵戶座」太空船對接,4名太空人搭乘「獵戶座」太空船返回地球。

CNN稱, SpaceX公司的「星艦」研發進度遠慢於預期,是「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延後的主因。完整的「星艦」系統由巨型火箭和「星艦」飛船組合而成,它在2023年的兩次試飛都以爆炸告終。 NASA官員表示,目前「星艦」還沒能證明它具備「安全地將人送入太空並返回地球」的能力。在正式開始「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之前,它還需要進行不載人的模擬登月示範測試。 「這都需要'星艦'進行大量的試飛工作,難以按期在原先計劃的2025年12月之前完成」。

SpaceX公司負責客戶營運和整合的副總裁傑西卡·詹森表示,即使在「星艦」證明了其安全進入地球軌道的能力後,還必須研究如何進行在軌加註燃料的工作。按照設計,「星艦」登陸器從地球起飛後,首先抵達距離地球上空數百公里的近地軌道,由多艘改裝的「星艦」飛船重新加註甲烷和液態氧推進劑,才有足夠的動力飛抵月球軌道。美國「太空」網站稱,這些火箭燃料需要儲存在超低溫環境下,如果沒有足夠的隔熱措施,太空中強烈的太陽照射會導致它們快速升溫沸騰,極大增加了在軌儲存和加註燃料的複雜性。因此在軌加註燃料是「星艦」飛出近地軌道所需的關鍵技術。由於「星艦」僅有的兩次試飛都以失敗告終,目前SpaceX公司還沒有機會實際驗證相關技術的進展。

外太空處於研發早期階段

太空」網站稱,影響「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按期進行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登月太空人使用的艙外太空衣沒能按期完成研發。 NASA約翰遜航太中心主任瓦妮莎·威奇去年稍早曾表示:「自從我們為航太任務設計太空衣以來,我們就沒有新的太空衣,這些太空衣目前還在太空站上使用。所以說,40年來,我們一直使用基於這種技術的同一款宇航服。"

瓦妮莎·威奇表示,目前正在研製的新一代艙外宇航服將在"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中發揮關鍵作用,當宇航員在月球南極著陸後,宇航服將作為移動生命支持設備,使他們能夠徒步探索月球。此太空衣配備有高畫質攝影機和安裝在頭盔面罩上的照明裝置。當太空人在月球南極永久陰影區域工作或行走時,這將為他們提供更好的能見度。退役NASA太空人佩吉惠特森說,這將是一套更靈活的太空服,它將真正提高太空人在月球表面探索時完成任務的能力。

然而NASA的新一代艙外太空衣研發之路並不順利。 2021年8月,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檢察長辦公室提交的報告批評稱,「雖然NASA已經進行了14年的下一代艙外太空衣的研製,但其進度與在2024年11月交付2套艙外服的計畫相比,將繼續延後20個月。」迫於進度壓力,NASA被迫將研發艙外太空衣的工作外包給「公理太空」( Axiom Space )公司。 NASA宣稱,後者將在NASA「探索艙外機動單元(xEMU)原型」的基礎上開發「阿爾忒彌斯」任務所使用的艙外太空衣。但美國「福布斯」網站2023年12月稱,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的報告稱,儘管「公理太空」公司正依托NASA以前的大部分數據和經驗來開發新的太空服,但在滿足「60分鐘的緊急生命支持能力"方面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宇航服仍處於"開發的早期階段"。

搶先機與按部就班

「太空」網站介紹說,作為美國重返月球的關鍵項目, "阿爾忒彌斯"計劃聯合了大批美國的重要盟友以搶佔探索太空的先機。該計畫強調藉助私人公司與「太空盟國」的力量共同完成登月探索與長期駐月,透過「使美國在月球表面保持長期存在」以「確保美國站在對月探索的最前線」。

此外,美國發起的《阿爾忒彌斯協定》,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簽署,其中設立「安全區」與確認「外空資源」利用等內容引起廣泛爭議。批評者認為,其實質是美國試圖透過在月表特定區域內確立政府航太管理機構開展活動和商業公司享有資源的排他性權利,繞過《外空條約》中禁止主權國家對月球和外層空間主權聲索的規定。

「太空新聞」網站稱,由於美國「阿爾忒彌斯」計畫已經多次更改時間表,外界關於中國是否會在美國之前實現「人類重返月球」的猜測越來越多。

不過多家外媒也注意到,在美國重返月球出現波折時,中國仍穩健地依照計畫推進月球探測計畫。中國航太局10日宣布,嫦娥六號探測器已經運抵文昌發射場,將在今年上半年實施發射。

來源:環球時報



英偉達沒想到,中國已經不好糊弄了,「特供版」晶片賣不出去

美軍強硬行動震撼世界,多方位打擊胡塞武裝,戰斧飛彈威力驚人

黃河壺口瀑布水質變清,專家:冬季上游來水少和植被覆蓋率提高所致

中國經濟信心說丨里程碑!中國汽車年產銷3000萬輛從何而來?

匯小文|記憶深處那一碗菜飯

長江商學院報告:過去20年中華藝術品價格跑贏印象派與歐美當代藝術品

「不願軍艦聽美國命令」!意法西不跟

中國外長發出警告聲後,白宮罕見發聲,不支持"台獨"

《人類文明》第四章:國運論-國運中的權力格局

太狂!台島選戰結果今日揭曉!拜登政府叫囂:無論誰當選都會竄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地球真正的“主人”,比人類早數十億年誕生,經歷多次生物大滅絕

在無盡的宇宙中,我們的家園- 地球 ,是一顆充滿活力與活力的藍色星球。它的誕生與演化,是一個充滿神奇與奧秘的過程。 地球的形成,大約可以追溯到46億年前。在那個遙遠的時代, 太陽 系 尚未形成,只是一片混沌的星際塵埃和氣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塵埃和氣體逐漸聚集,形成了 太陽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