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2月7日),中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建成開站,填補了我國在南極羅斯海區域的考察空白。值得一提的是,用於秦嶺站建設的3萬立方公尺建設物資是從張家港港運送的。
2023年11月1日上午,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起航。與歷次考察不同,此考察任務首次由3艘船保障,其中「雪龍號」與「雪龍2」號船從上海港出發,「天惠」輪貨船從張家港港出發,主要任務除了進行南極生物生態的觀測研究外,還包括在南極羅斯海區域建造我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
「『天惠輪』裝載了3萬立方公尺新站建設物資,我們歷經30多天的航行到達南極,僅用13天就完成了物資卸貨作業,兩個月內就完成了新站建設任務,其間克服了狂風、暴雪等惡劣天氣,我覺得每一位參與其中的隊員都值得點贊。」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隊領隊助理周仁孝說,作為負責運送新站建設物資的考察隊一員,看到新站建成開站無比自豪,這是他一輩子難忘的經歷。
極地考察站的選址和建立,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1985年2月,我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在南極喬治王島建設完成。隨後,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也先後落成。第五站秦嶺站位於南極羅斯海沿岸區域,建築面積5244平方米,預計可容納度夏考察人員80人、越冬考察人員30人。該站主體設計為南十字星造型,設計理念源自中國航海家鄭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導航。
據悉,秦嶺站作為我國第三個南極常年越冬考察站,將利用地理區位優勢,進行冰間湖生態過程、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等前沿科學問題的研究,提升我國的海洋科考研究能力,其觀測研究的重點是海洋,將與週邊的美國、紐西蘭、德國和義大利等國考察站合作,將考察站海洋實驗室建成國際合作平台,努力推動羅斯海沿岸各國考察站的合作,成為南極考察合作的典範。
(蘇報融媒記者楊溢陳夢嬌通訊員徐苗文/圖)
編輯:金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