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技大學又出黑科技,「等離子護盾」能抗一切物理攻擊,中國版星際大戰即將上演?
1月24日,香港《南華早報》刊登了一則新聞,國防科技大學又研發出了一個黑科技——"等離子護盾",據說可以抵擋一切物理攻擊。外國網友驚呆了,果然,中國人肯定在月球背面得到了外星科技!那麼問題來了,這個「等離子護盾」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等離子護盾」是什麼?
在我們這個星球,可以將物質分成4種形態,固體、液體、氣體還有等離子體。
原子,作為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內部包含了一個帶正電的原子核和環繞其周圍的帶負電的電子。當物質受到足夠的熱或其他外在條件的影響時,這些外層電子會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變得自由自在,我們稱之為「電離」。
電離之後,物質便發生了質的變化,它由原本的分子結構轉變為一團均勻的「漿糊」。這團「漿糊」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共同組成,人們形像稱之為「離子漿」。令人驚訝的是,儘管離子漿中正負電荷數量龐大,但它們卻保持著微妙的平衡,使得整個體系呈現出近似電中性的特徵。這種特殊的物質狀態,我們稱之為「等離子體」。
等離子體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高溫等離子體,例如電弧、閃電還有最常見的火;還有一類是低溫等離子體,這種等離子體原子核運動速度慢,表現出來就是溫度低。
這次國防科技大學研發的是什麼呢?我們來看看研究的具體內容。
研究深入探討了「柱狀等離子體陣列」在高功率微波照射下的物理演變及其作用機制,實驗數據顯示,當高功率微波衝擊等離子體陣列時,會促使其內部參數發生顯著變化,尤其是電子密度呈現出急遽上升的趨勢。
這現象使得等離子體在電磁特性上表現出與金屬相似的特性,從而實現對入射高功率微波的有效屏蔽與防護。
上面一段內容,大家可能會看的雲裡霧裡,以下跟大家總結一下,有亮點很重要。
首先,國防大學的實驗對像是等離子體陣列,從這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已經能夠人為製造等離子體陣列了,這非常關鍵。具體是怎麼製造的,沒人知道。打個比方,就是可以把一團高溫火焰造成我們想要的形狀。
其次,等離子體陣列在受到電磁脈衝攻擊的時候,會形成一個電磁特性與金屬類似的防護罩,這個防護罩可以保護內部電路不受干擾。
後者的應用範圍很廣泛,這裡隨便舉幾個例子,像是抗脈衝幹擾和戰機隱身。
早在1950年代,美國的核物理學家就敏銳地觀察到,原子彈試爆時,特定範圍內的無線電子設備會出現功能失效的現象。這項發現引起了美國和蘇聯的極大興趣,他們開始著手研發一種名為EMP(電磁脈衝)的炸彈,這種炸彈的設計初衷是專門用來摧毀對方的電子設備,而對生物體的傷害相對較小。
EMP攻擊通常被形容為僅針對設備的「精神」層面發動攻擊,使其喪失功能,而設備的物理結構則保持完好無損。因此,它常被稱為一種"魔法攻擊",而非傳統意義上的物理打擊。
隨著EMP炸彈的出現,研發相對應的防護技術也成為了當務之急。
蘇聯人的解決方案相對直接,他們認為EMP對無線設備和晶片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因此他們傾向於避免使用晶片,對電子管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後來大家都知道,毛子技術路線走歪了。
同時,美國科學家則從金屬對電磁波的屏蔽作用入手,早期的方法包括在關鍵部位加裝金屬屏蔽網,或使用特殊金屬材料來降低EMP的穿透力,但這些方法的效果並不理想。
主要問題在於,武器裝備的設計往往具有複雜的形狀和結構,如稜角分明、不規則的外形,以及需要留出砲孔等。這些因素使得金屬屏蔽網難以完全覆蓋,並且很難有效防禦電磁波的繞射效應。科學家後來發現,等離子體對電磁波有屏蔽作用。實際上,當太空船返回地面時,進入大氣層時出現的黑障現象,正是由太空船表面材料等離子化所產生的。
這次國防科技大學搞的等離子護盾可以抵禦電磁幹擾,可以用在無人機上。另外也能用在飛機、坦克車、船艦的隱身上。以後飛機的氣動外型不必設計成特定形狀,因為只要外面有一團等離子團就不會產生電磁反射訊號。因為電磁訊號被等離子團給吸掉了,沒有反射訊號,地方雷達什麼也看不見。
至於說能夠抗一切物理攻擊,目前還為時過早,那必須要上高溫等離子體,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當然如果做成智慧化的,例如只有雷達偵測到敵方飛彈攻擊時,才製造高溫等離子體陣列,瞬間溫度能達到攝氏5000度至上萬度,鎢合金穿甲彈都能融化。那麼這也可以說是能防禦一切物理攻擊了,導彈來了可以瞬間汽化。坦克要有這個裝置,還要什麼爆反裝甲?國防科技大學再加把勁,說不定能實現。
名師公益直播課丨重慶市開州區文峰初級中學物理名師開講《固體壓強-切割,疊加運算小技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