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國科學報》 記者嚴濤
張行勇
近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異種肝臟移植臨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將一隻多基因編輯豬的全肝以輔助的方式移植到一位腦死患者體內。術中,移植肝臟恢復血流後即刻分泌膽汁,未見超急性排斥反應,術後持續工作。經科技查新,國內外未見同類報道,屬世界首例。
竇科峰(左二)等在手術中。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供圖
中國科學院院士竇科峰、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陶開山團隊在長達11年的「豬猴異種肝移植動物實驗」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了此次基因編輯豬至腦死亡受者肝移植。他們以多基因編輯豬作為供體,腦死患者作為受體,實施了保留移植患者自身肝臟的輔助性肝移植,模擬了臨床肝衰患者的替代支持治療過程。根據陶開山介紹,移植的基因編輯豬肝臟膽汁分泌、血液供應和病理結果均良好,手術效果超乎團隊預想。
本實施計畫先後透過學術委員會、倫理委員會、器官移植委員會和動物委員會論證,嚴格依照國家相關規定逐項進行。據介紹,供體豬為O型血,23公斤,敲除了3種會引起「超急性排斥和急性體液性排斥」的豬抗原,轉入了2種人補體調節蛋白、1種人凝血調節蛋白。移植受者係一例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經過醫院全力搶救,3次評估均被認證為腦死,家屬同意無償參與異種肝移植科學研究,為人類醫學進步作出貢獻。
目前,國際上關於異種肝臟移植的研究,尚處於使用狒狒、獼猴等動物作為移植受體階段。竇科峰表示,相較於腎臟和心臟,肝臟具備合成、分解、凝血、解毒和免疫等功能,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更為複雜。因此,基因編輯豬的肝臟還不能完全取代人類肝臟發揮功能,異種肝臟移植技術難度和科學意義更大。推動異種肝臟移植走向臨床,是醫學臨床的困難點。
「這是醫學界第一次將基因編輯豬肝臟植入人體內,在目前觀察中,移植的基因編輯豬肝臟在人體內能夠發揮生理功能,正常分泌膽汁,說明有可能替代人類肝臟。」據竇科峰介紹,研究的順利進行是異種器官移植領域的重大突破,也是異種肝移植向臨床邁進的關鍵一步,為下一步的臨床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數據支撐。
該研究首次探討了「基因編輯豬-人」肝臟異種移植的可行性,在科學理論創新、核心技術攻關、軍事醫學應用等方面取得原創性突破,將在救治修復、功能重建、移植替代,特別是重要臟器移植中扮演重要角色。
不斷推動我國種業高品質發展-從2024年中國種子大會看種業振興新動向
中外學者古都共議教育新發展西安交大校長:教育應該走在時代的前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