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滅絕?這似乎是科幻小說中的橋段,或是在某些群體的預言中也出現過。
相信大家都想過這個問題,學生時代的課本上告訴我們,地球經歷了很多階段,都出現過生物大滅絕的情況。
那時候我們也會擔憂,但是因為小腦袋裡的知識不夠淵博,所以這個問題也就不了了之。
後來,我們參加工作了,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來,這個問題也就被拋之腦後了。
但是,英國科學家的研究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那就是人類在不久後就會滅亡!
那個被我們遺忘已久的問題
迄今為止,人類文明是地球上出現的最高等的文明,人類社會也呈現出高度繁榮的景象。
人類可以藉助載人太空船在太空做科學實驗,也能乘坐潛水器在深海進行科學考察。
我們一般人的生活也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網路的出現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能在網路上進行購物。
我們能透過手機和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朋友進行即時視訊通話,我們甚至可足不出戶的了解世界上的所有事情。
我們生活在高科技時代,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計奔波,埋頭苦幹許久,早已經忘了環顧四周看看自己生活的這個環境。
在科技、經濟和文明高速發展的同時,自然環境也承受著發展帶來的損失,水土流失,空氣、水質污染,甚至有人用核廢水將地球的海洋全部污染。
大家都覺得「人類滅絕」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遙遠的話題,所以沒有人把它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天,我們在自然博物館恐龍化石前聽到一個小朋友問:"為什麼現在沒有恐龍了?我們人類也會滅絕嗎?"
我們才得去思考這個問題,人類會不會滅絕?會以什麼方式在上面世間滅絕?我們的知識儲備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英國科學家利用電腦模擬出了結果,那就是: 「人類將在2.5億年後滅絕」!
科學家的預測
202年9月,英國布里斯託大學科學研究團隊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關於「未來地球變遷和人類滅絕時間」的相關實驗。
他們是使用電腦對現有的重要數據進行模擬和預測,推算出地球上的陸地將在2.5億年以後,成為一片超級大陸,實驗認為是人類滅絕的主要原因。
地殼運動,這個我們無法感知卻被科學驗證過的概念是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事情,所以才有了我們如今陸地分佈。
地殼運動雖然不能直接影響氣候,但可以引發地震和洪山噴發等一系列自然災害,這些都會引發極端氣候變遷。
我們的大陸板塊從一開始的聚在一起,經過時間的推移,慢慢的分散開來,一般我們都會認為,大陸板塊會越來越分散。
但是英國布里斯託大學的研究卻恰恰相反,他們相信大陸不管怎麼移動,最後都會形成一個被稱為「泛大陸終極」(Pangea Ultima)的超級大陸。
這個超級大陸並不是一整塊的陸地,而是像甜甜圈一樣形狀的環形大陸,部分大西洋被環形大陸圍成內陸海,超級大陸外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
雖然地球的陸地曾經也都擠在一塊,但是他們重新匯聚對人類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到那個時候,氣候會變得不再宜居。
首先就是全球氣候暖化的問題,本來我們的氣溫是有一個區間的,但是全球暖化會將這個區間的兩個極值拉大,讓夏天更熱,冬天更冷,形成極端天氣。
在氣溫最高的時候,冰川會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這會使一些地勢比較低的沿海國家被海水淹沒,陸地面積變小。
而這個變暖的程度會到哪一步呢?根據推測,超級大陸的平均氣溫在40℃-50℃之間,就像一個蒸氣室。
大部分科學家認為,地球升溫對人類的影響是最大的,平均氣溫上升3℃,我們就會失去將近16%的陸地。
這個結論可不是癡人說夢,因為他們在研究中提到,超級大陸的氣溫會受三方面影響,包括大陸效應、更熱的太陽和大氣中更多的二氧化碳,看看他們引用的數據就知道了。
推測結果表明, 2.5億年後的太陽溫度將會提高6%,亮度也提高10% ,會直接影響地球溫度。
他們在實驗中發現,根據現在地球的自然演變規律,在幾百萬年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會從百萬分之400左右上升到百萬分之600以上。
研究人員也特別強調,他們沒有將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考慮在內,也就是原油產品燃燒的排放。
但目前,化石燃料的碳排放卻是氣候變遷的重要原因,短時間內,我們無法找到取代它的燃料。
而在陸地板塊聚攏的同時,地殼運動也會引發地震和火山爆發等活動,火山爆發也會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加上氣溫升高等一系列情況,也就是說,實驗中的預測是最理想的情況,實際情況比這更糟!
而研究團隊也利用電腦模擬出了「超級大陸」的溫度、風、雨和濕度趨勢,其中失濕度是最令人擔心的。
研究表明,當濕球溫度超過35℃但是不足37℃的時候,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飽和,也就是說不再會有蒸發行為為地表降溫,人類將處在一個巨大濕熱的蒸籠中。
而原本放開的大陸聚在一起,它們的連接處會出現頻繁的地質活動,例如地震、火山爆發、凹陷或隆起,影響人類生活和生存。
實驗推演顯示,屆時只有8%-16%的陸地適合哺乳動物居住,但因為整個超級大陸都處於炎熱、潮濕的熱帶地區,環境已經不合適哺乳動物生存,所以很有可能所有哺乳動物全部滅絕。
情況如此嚴峻,該團隊的法恩斯沃思博士表示:如果建造"帶空調的環境控制避難所",我們或許能夠生存下去。
按照現在的科技水平,他的這個提議似乎比較可行。
科技改變命運
歷史上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將人類社會帶上一個更高的文明,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工業社會,每個階段也只花了幾千年。
事實證明,科技越先進,文明進步的速度就越快,也就是說以現在我們的科技,完成突破會很快,畢竟從第一架飛機問世到人類在月球留下腳印,也只用了一百年。
法恩斯沃思博士所提出的想法很容易就能實現,淺顯來講,等於給地球或人類的生活區域加上一個罩子,裡面有空調來調節溫度讓環境變的宜居。
但這只是理想情況,畢竟地質活動會帶來一系列的環境變化,地表可能不再適合人類生存。
就像電影《流浪地球》中地表溫度極低,人類無法生存,所以大家都轉入了地下城生存。
電影中的人雖然在地下城生活,但是現實情況卻難以實現,畢竟沒有光照的環境動植物都無法長期生存,空氣循環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而電影《流浪地球》的主題是將地球開到一個合適的星系繼續生存,這個做法按照現在的科技發展難度比較大,因為現在我們的飛行器飛出銀河都十分困難。
而電影《星際效應》中的兩個方案看起來似乎比較可靠,電影中的A計畫是找到一顆宜居星球進行移民。
以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星際移民的難度還是很大的,但並不是沒有可能實現,只是需要一些時間而已。
而電影中的B計畫則比較殘酷,是拋下地球上的人類,帶著受精卵和地球上的物種種子,在一個適當的星球開啟新篇章。
不過這部電影的結局是好的,主角找到了星際移民的突破口,人類在太空中建立起來一個巨大的適合生存的太空站,女主角也找到了宜居星球,皆大歡喜。
而關於在太空建太空站生存在電影《極樂世界》中也有體現,電影中的太空站就叫"極樂世界",是聯合打造的太空站,但只有有錢人才能上去。
許多科幻電影都是類似的主題都是圍繞著「地球不宜居了,人類該何去何從這個話題」展開的。
有想法就會有人實現,相信在全球科研力量的努力下,星際旅行或移民將不是問題,我們普通人進行太空之旅就像坐高鐵一樣隨意。
這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現在我們還不能這樣想,人類不能坐以待斃。
行動起來,保護地球
目前來看,地球是我們人類和很動植物唯一的家園,我們應該做兩手準備,首要任務是停止對自然環境的污染,盡量恢復地球的生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同時,探索宇宙尋找宜居星球,避免因為地球環境惡化而造成族群滅絕情況。
不到最後一刻,我們不能放棄對地球的保護和改善,房子塌了可以再蓋一個,但是環境惡化不是幾百年能夠逆轉的。
儘管實驗結果離我們很遠,有2.5億年那麼遠,但是我們也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全世界的人類應該達成共識,保護環境,珍惜所有自然資源,不往大海裡倒核廢水。
保護環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人類輸不起也不能輸!
往期精彩推薦
11個美女,是央視各頻道的"當家花旦",最性感的是"六公主"
2012年,新婚女博士跳樓自殺,父母含淚曝出內幕:女婿是同性戀!
更小創傷、更快復原!杭州市婦產科醫院成功進行首例免充氣單孔腹腔鏡手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