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星期三

12億修建的中國天眼,如今變成「垃圾場」了?背後另有真相

中國花了12個億建造的世界第一"天眼",如今成了垃圾場?假的,明明是美國的!

一張破損天眼的圖片在網上傳開,評論區下面一堆數字生命聚集起來狂歡,"中國勞民傷財、好大喜功,花了12億就建了一堆破爛,等一等你的人民……"

然而,迴旋鏢來的太快,細心的網友透過圖片對比發現,這壓根就不是中國位於貴州山區的天眼望遠鏡,它是位於美國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因為年久失修成了現在這樣。這個射電望遠鏡曾發現太陽外的星系的長波電磁波,在上個世紀轟動了全世界。

射電望遠鏡是用來做什麼的?沒有鏡子怎麼能看到遙遠的星體呢?這裡就要給大家普及望遠鏡的基礎了。

光學望遠鏡是對可見光聚焦成像,拍出來的圖片很好看,遙遠的星系看起來五彩繽紛。但是射電望遠鏡就不一樣了,它是則對長波電磁波進行匯聚。

光也是電磁波的一種,不過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光波長範圍只有380-780nm,超過這個波長或低於這個波長我們就看不見了。電磁波波長越長,它在傳輸過程中損耗就越小,宇宙中各星體釋放的光波長的範圍是很大的。

我們以太陽為例,它釋放的電磁波長在780~5300mm,這個區間的電磁波我們是看不見的,只能透過電波望遠鏡進行觀測,當然家裡面的天線也是可以接收太陽釋放的電磁波。射電望遠鏡通過電磁波,可以測出天體射電的強度、頻譜和偏振等量。

射電望遠鏡的組成很簡單,包括收集射電波的定向天線,放大射電訊號的高靈敏度接收機,資訊記錄﹑處理和顯示系統,這些我們在家裡也能做的出來。

射電望遠鏡的放大原理就是利用一個大鍋把訊號反射到接收裝置上,從原理來看,和我們鄉村的衛星是一樣的。只不過衛星鍋接收的是人造衛星發出的電磁波,也就是衛星訊號,天眼接收的則是來自宇宙深空天體的電磁波。

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搞出了第一台超大的電波望遠鏡,當時天文學用這種望遠鏡取獲得了四個極其重要的發現,包括脈衝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對物理和天文學影響很大。

不要以為老美的心有多麼的善良,他們最初搞射電望遠鏡,本來不是為了探測宇宙深空,而是為了反導,同時竊聽蘇聯軍方的長波信號。因為長波訊號一般透過電離層進行反射,電波望遠鏡對著天空,正好可以捕捉。

後來阿雷西博望遠鏡對科學家開放,1974年正是它發現了雙脈衝星,以此證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當然,這有些先入為主的意思,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並不完美,依舊解釋不了引力的本質,到現在引力依舊是個謎,不是一個引力波就能弄的清的。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剛開始直徑只有305米,後來為了增加波段範圍,美國又對其進行升級,擴展到了350米。一直到2016年,這個望遠鏡都是全世界最大的。

1994年,中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提出一個構想,利用中國貴州的喀斯特地形自然弧度,加以簡單的修改,製造一個超大型的電波望遠鏡。在此之前,世界科學家在國際無線電大會上也提出了這個構想,人類要看的更遠更清楚。

南仁東

但是沒有大國回應,直到2006年中國才開始選址,到2016年才完全建成。這時的電波望遠鏡還不能運作,需要進行調試。一直到2020年,中國的電波望遠鏡才對全球科學家進行開放。

為什麼是這一年呢?因為美國的阿雷西博塌了,年久失修導致中間的反射面板被砸了一個窟窿,美國人也徹底放棄了這個望遠鏡。對此一些外國天文學家說,地球原來有兩個眼睛,現在瞎了一個。

被廢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2022年,中國天眼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焦點,這一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用天眼找到了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持續活躍的快速射電暴。地球自轉帶動天眼旋轉,每次轉到那個角度,都能接收到訊號,頻率為3次每小時,一次持續時間千分之三秒。透過電腦比對發現,這組訊號並不是雜波。

問題來了,這組訊號是否會來自外星人?因為它實在太規律了。網路上也傳言霍金前的警告:不要回答。當然這大機率是假的,是依據《三體》搞出來的段子。

回不回答都沒有意義,因為專家計算這組訊號發射點距離地球30億光年。也就是說,我們收到的這個訊號是星體30億年前發出的,30億年前發生了什麼,誰知道呢?



珠峰「睡美人」:冰封9年,兒子不只一次在網路上看到母親遺照

「嫦娥六號」在月球上挖土?美航局騙局被拆穿,縮小版的國旗好可愛

寧理娶外國媳婦生兩女,演變態走紅,謝妻讓我吃10年軟飯

繼巴黎時裝週之後,奧斯卡派對也刮起了一股「皇帝新裝」的歪風

第一槍隨時可能打響,中方貼臉封鎖仁愛礁破船,菲軍槍口對準中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地球真正的“主人”,比人類早數十億年誕生,經歷多次生物大滅絕

在無盡的宇宙中,我們的家園- 地球 ,是一顆充滿活力與活力的藍色星球。它的誕生與演化,是一個充滿神奇與奧秘的過程。 地球的形成,大約可以追溯到46億年前。在那個遙遠的時代, 太陽 系 尚未形成,只是一片混沌的星際塵埃和氣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塵埃和氣體逐漸聚集,形成了 太陽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