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觀前沿
1月15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徐海峰團隊開發出具有超靈敏度的軟體微米機器人,可望為顯微外科手術和標靶藥物輸送等提供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奈米技術》 。
徐海峰介紹,在具有超靈敏度的軟體微米機器人的開發過程中,研究團隊運用首次建構的彈性模量維度4D奈米彈性體光刻策略,製備出迄今最靈敏的人造彈簧系統。其探測靈敏度達500飛牛,實現了皮牛力下微米級的形變。
基於超靈敏度的軟體微米機器人的成功開發,徐海峰團隊目前正在進行新型精準醫療設備的研發,徐海峰介紹,未來,新型微創甚至無創軟體微米機器人,將進一步為細胞力學研究、體內受精以及小腔道內血栓清除和神經介入等醫療任務提供有效助力。 」
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研究所教授馮西橋對此成果評估道: 「此項工作啟發了探索生理、病理條件下分子、細胞和組織的力化生耦合動力學原理的新途徑。"
圖源:攝圖網
技術價值觀察
綜合來看,超靈敏軟體微米機器人的技術價值在於可望為顯微外科手術和標靶藥物輸送等提供新方法,為細胞力學研究、體內受精、小腔道內血栓清除和神經介入等醫療任務提供了有效助力,同時也啟發了探索生理、病理條件下分子、細胞和組織的力化生耦合動力學原理的新途徑。
此技術屬於精準醫療產業鏈上游研發環節,從精準醫療產業鏈來看,上游主要涵蓋藥物、技術等研發環節及藥品、製劑、設備、器材等生產環節;中游主要涵蓋以細胞儲存、基因檢測為代表的精準預防環節,以基因檢測、細胞檢測、液體活檢為代表的精準診斷環節,還有以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為代表的精準治療環節;下游主要為相關產品和服務通過線上和線下零售藥局、各級醫院等,提供給住戶用戶。
宏觀市場觀察
2022年全球精準醫療產業市場規模達834億美元
精準醫療依照疾病週期可分為精準預防、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精準預後四大類。在目前階段,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為精準醫療核心環節。
2022年,全球精準醫療產業市場規模達834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全球市場規模將超過1,600億美元,2023-2028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達12%。
未來十年將加速實現全球精準醫學產業七大趨勢
2021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 )院長Francis S.Collins和美國百萬人隊列研究計劃(All of Us計劃)首席執行官Joshua C.Denny在《細胞》雜誌聯合發文《2030年的精準醫療-變革醫療保健的7種方式》,提出未來十年加速實現精準醫學的7個機會。
中國精準醫療技術賽道熱力圖
根據前瞻產業熱力圖顯示,目前與精準醫療技術密切相關的城市群聚主要集中在北京市、上海市和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廣東成為重點發展區域。這些城市群已投入大量政策、資金、環境和人才資源用於精準醫療產業發展。根據熱力圖的分佈來看,大灣區地區有極大的可能性成為精準醫療技術的先導區。根據企業分佈來看,建議重點在於廣州市天河區、深圳市福田區、長沙市開福區等地的相關企業,以及這些地方對精準醫療產業發展的投資環境和潛力市場。
前瞻性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產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精準醫療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策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也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產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資可研、IPO工作底稿諮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資訊揭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取得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產業分析盡在【前瞻性經濟學人APP】,也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產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關心啥就能抽查啥,吃起來更放心」「你點我檢、服務惠民生」進校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