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燃燒澳洲植物,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在小行星和隕石中發現的分子,這些分子是在太陽之前,在星際空間寒冷環境中形成的。
三年前,「隼鳥2號」從「龍宮」小行星的表面和地下帶回了樣本,發現其中有許多有趣的分子。其中,有多環芳烴( PAHs )。
萘是一種著名的PAHs,被用於樟腦球,但在石油、天然氣、煤和燃燒的有機物中還有很多其他PAHs。它們有許多不同的大小和結構。研究人員比較了在「龍宮」和在五十年前墜落地球的莫奇森隕石中發現的PAHs,並透過燃燒植物創建的範例進行了對比。
具體來說,他們比較的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但核中的中子數不同,因此它們的重量略有不同。通常而言,較稀有的同位素是放射性的。例如,碳有不同的同位素;最常見的是碳-12,但在自然界中還有碳-13和碳-14 。
合作者科蒂格里斯教授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對澳洲植物進行了受控燃燒實驗,然後比較了這些植物和」隼鳥「太空船在2020年帶回地球的龍宮小行星碎片和1969年落在澳洲的莫奇森隕石中PAHs的同位素。我們分析了PAHs中輕重碳同位素之間的鍵以揭示它們形成時的溫度。"
團隊發現,太空中最簡單、較輕的PAHs(如萘)的同位素必須是在遠離恆星和實體的地方形成的,溫度比冰凍還要低數百度。這是在太陽開始發光之前。但其中一些較大的PAHs是在太陽系時代形成的。
該研究發表在《科學》期刊。
現在,由於「奧西里斯-雷克斯」帶回了貝努小行星的物質,地球上有了更多的小行星樣本。這種分析甚至更多的工作將有望幫助科學家了解行星甚至生命的基本組成塊何時何地形成。
他們發現,來自「龍宮」和莫奇森的PAHs具有不同特徵:較小的可能是在寒冷的外星空間中形成的,而較大的可能是在溫暖的環境中形成的,例如靠近恆星或在天體內部。
合作者亞歷克斯霍爾曼博士還表示:「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有關有機化合物在地球之外的形成方式以及宇宙中來自何方的寶貴見解。使用高科技方法和創造性實驗表明,小行星上的一些PAHs可以在寒冷空間中形成。"
作者還發現,合作者霍爾曼博士還表示:「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有關有機化合物在地球之外的形成方式以及宇宙中來自何方的寶貴見解。使用高科技方法和創造性實驗表明,小行星上的一些PAHs可以在寒冷空間中形成。"
主要有選擇地燃燒澳洲植物的實驗,以及分析小行星中的PAHs,但隼鳥在2020年帶回的碎片和1969年在澳洲發現的莫奇森隕石進行了同位素比較,讓他們得出了這一結論。他們研究了PAHs中輕重碳同位素之間的鍵結以揭示它們形成時的溫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