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四個月的緊張等待,美國太空總署(NASA)終於從其旅行者1號太空船收到了一個可理解的訊號。自2023年11月以來,這艘幾乎有50年歷史的太空船一直在經歷機上電腦的問題。儘管作為美國NASA最長壽的太空任務之一的旅行者1號一直向地球發送穩定的無線電訊號,但其中並未包含任何可用數據,這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現在,作為對3月1日從地球發出的命令提示或「輕觸」的回應,NASA已經收到了來自旅行者1號的新訊號,工程師們已經能夠解碼這一信號。任務科學家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他們解釋飛船最近的通訊問題。
NASA在周三(3月13日)的一篇部落格文章中表示:「問題的根源似乎在於三個機載電腦之一,即飛行資料子系統(FDS),它負責在資料透過遙測調變單元發送回地球之前打包科學和工程數據。」相關報告:NASA的46歲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不再傳輸數據。
3月1日,作為解決旅行者1號計算機問題的努力的一部分,NASA向飛船上的FDS發送了一個命令,指示它在軟體包中使用不同的序列,這將有效地意味著繞過任何可能已損壞的資料。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超過150億英里(240億公里)。這意味著從我們的星球發出的任何無線電訊號需要22.5小時才能到達太空船,任何回應也需要相同的時間才能被地球上的天線捕捉到。
3月3日,NASA偵測到FDS的一個部分的活動與他們之前接收到的「無法讀取的資料流」不同。四天后,工程師開始了嘗試解碼這項訊號的艱鉅任務。到了3月10日,團隊發現該訊號包含了整個FDS記憶體的讀出內容。這包括了FDS需要執行的指令、根據NASA的命令或飛船狀態可以更改的程式碼中的任何值,以及可下載的科學或工程資料。旅行者1號比任何其他人造物體都更遠離地球。它於1977年發射,僅在其雙胞胎飛船旅行者2號之後的幾週內。任務最初的目標是探索木星和土星。然而,在近五十年後,隨著無數發現的積累,該任務繼續超越太陽系的邊界。
NASA科學家現在將"比較這次讀出的內容與問題出現之前下來的讀出內容,尋找代碼和變量中的不一致之處,以潛在地找到持續問題的源頭",他們在博客文章中說。然而,NASA強調,確定從這個新訊號中獲得的任何洞察是否可以用來解決旅行者1號長期的通訊問題還需要時間。
消費者真會買單嗎?深藍G318的「科技新硬派」能否打動人心?
專訪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田豐:推動「冰山之下」的大模型技術創新探索
跑遍了武漢三鎮的上千個路口,武漢交警大數據「管家」是90後警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