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最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 nature 》線上論文更新。本週共上線研究論文26篇。以論文第一單位國別統計,中國共發表6篇,美國9篇,英國及澳洲各2篇,德國、法國、荷蘭、西班牙、義大利、奧地利及以色列各1篇。
其中,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植生所、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香港城市大學等以第一單位和通訊作者身分發表研究成果。
(1)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發表「分數量子霍爾液體中手性引力子模的證據」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利用極端條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術在砷化鎵量子阱中對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集體激發進行了測量,在世界上首次觀察到引力子激發(引力子模)。研究成果對理解全新的關聯量子物理學以及實現拓樸量子電腦的運作意義重大。
論文第一單位:南京大學(博士生梁傑輝排第一),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博士生劉子煜為共同第一作者)作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單位
論文唯一通訊作者: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杜靈傑教授
杜靈傑教授,國家級青年人才, 2004-2011年,在南京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 2016年在美國萊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phd),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2019年起擔任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
(2)上海交通大學人工結構及量子調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發表「用於高性能電子元件的hBN堆疊中生長的石墨烯奈米帶」研究成果
論文第一單位: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與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單位
論文通訊作者: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史誌文教授,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Michael Urbakh博士,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丁峰教授,武漢大學歐陽穩根教授
史志文教授,國家級青年人才,2007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12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獲得博士學位,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後。 2016年起入職上海交通大學。
(3)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發表「核糖核酸外酶介導的信使核糖核酸轉錄終止的結構基礎」研究成果
論文唯一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植生所張餘研究員
張餘研究員,國家優青(2018),2004年在復旦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09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獲得博士學位,美國羅格斯大學博士後。 2015年起任職中國科學院植生所研究員,其相關研究成果於2024年2月29日國際學術頂刊《 Cell 》發表,此為2024年以論文第一通訊作者發表的第2篇CNS頂刊。
(4)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學所發表「發現溶小體分裂因子並揭示其作用機轉」研究成果
論文第一作者:生物物理學所博士生李樂濤(排第一)、劉希璐博士、博士生楊珊珊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晨研究員和馮巍研究員(復旦大學畢業)
王曉晨研究員,女,國家傑青(2013),1992年在山東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99年在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士後,曾任職北京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2015年起任職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
(5)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發表「一種用於軟集成可滲透電子裝置的三維液體二極體」研究成果
論文唯一通訊作者: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於欣格教授【國家優青(香港和澳門地區,2021),2005-2014年,在電子科技大學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 】
附:其他國家發文狀況
序號 | 國別 | 論文第一單位 | 論文主題 |
1 | 美國 | 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封面文章) | 高閾值低開銷容錯量子記憶體 |
2 | 美國 | 新墨西哥大學生物系 | 耐熱性和耐乾燥性預測氣候變遷下蜜蜂的數量 |
3 | 美國 |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生物系 | 老化人腦中的單細胞多重染色質和RNA交互作用 |
4 | 美國 |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史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獨立作者) | 全球暖化導致的全球計時問題 |
5 | 美國 | 西北大學芬伯格醫學院藥理學系 | 透過DNA- sensing TLR9途徑形成記憶組件 |
6 | 美國 | 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腫瘤科 | 標靶DCAF5透過穩定SWI/SNF抑制小鼠癌症 |
7 | 美國 | 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幹細胞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所 | 消耗骨髓偏向性造血幹細胞恢復老年免疫力 |
8 | 美國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西德尼金梅爾綜合癌症中心 | TRBC1標靶抗體藥物結合物治療T細胞癌 |
9 | 美國 | 哈德遜-阿爾法生物技術研究所基因組定序中心 | |
10 | 英國 | 聖安德魯斯大學有機半導體聯合研究中心 | 基於TADF的有機LED的效率衰減的優值 |
11 | 英國 | 揭示生物多樣性變化狀況的不確定性 | |
12 | 澳洲 | 莫納什大學澳洲再生醫學研究所 | |
13 | 澳洲 | 新南威爾斯大學電機工程與電信學院 | 1K以上的高精度自旋量子位元運算和演算法初始化 |
14 | 荷蘭 | 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AMOLF) | 玻色子基塔耶夫鏈的光電實現 |
15 | 法國 | 法國洛林大學讓‧拉穆爾研究所 | 透過磁化開關控制光的螺旋度 |
16 | 德國 | 亥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 | 500萬年南極繞極流強度變化 |
17 | 西班牙 | 馬德里材料科學研究所(吉林大學作為論文」共共通」單位,南京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作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單位) | 鏈間膨脹超大孔沸石 |
18 | 義大利 | 國家天文物理研究所(INAF) | 中子星上的熱核爆炸揭示了噴射速度 |
19 | 奧地利 | 維也納醫科大學腦研究中心分子神經科學系 | 腦幹-下視丘神經元迴路可減少熱量攝入 |
20 | 以色列 | 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粒子物理與天文物理系 | 超新星2023ixf複雜的星周環境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如何過長壽且有品質的生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