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8日星期一

不只是日本,中國也有2個地方正在「下沉」?其中一處已快要消失

關注地理知識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地殼運動

如今人類所生存的大陸板塊,以及充滿著神秘未知的海洋板塊,均是地殼運動的產物。

即便是如今,地殼運動也還在進行著,只不過對於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而言,可能是沒什麼感覺的。

但這並不代表地球的「運動」可以被忽略,反而要密切關注,因為很可能關乎到人類未來的方向。

例如作為一個島國,日本常會發生地震,也會遭遇到海嘯的侵襲,其實這就是地球在「運動」的表現。

不僅如此,這些年有關於日本島嶼下沉的消息也層出不窮。

不過在這一消息的背後,有人發現不只是日本,中國也有兩處地方也在"下沉",甚至其中有一處已快要消失。

而這兩處地方,分別是位於山東煙台長島(已撤銷),以及位於廣東湛江的羅鬥沙島

只是,相對於猜測日本的地殼下沉,更多的是跟板塊運動有關,對於中國的「下沉」地區,更多的猜測則是圍繞著人為因素展開的。

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

一、下沉的長島縣與羅鬥沙島

長島縣原本是在山東煙台市管轄下的縣級區域,如今的長島縣已經被撤銷了。

它成為了依照省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功能區體制,所獨立運作的存在。

長島擁有包含10個居民島在內的32個島嶼,佔據的島嶼面積有56.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則是3,541平方公里。

在古時候的被稱之為是「萊夷之地」 ,有著許多優美的自然風景。

九丈崖、半月灣北莊遺址等,皆是這裡很有名的旅遊景點,每年都能吸引大量遊客。

然而隨著全球暖化引起的海洋環境變化,導致了島嶼的下沉之後,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其中的一些景點將會消失在大眾的視野當中。

不僅如此,島上的人口也呈現了負成長的趨勢,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更嚮往外面的生活。

依照這樣的趨勢下去,可能居民島的數量還會減少。

與長島縣相比,羅鬥沙島的名氣就小很多了,成形的時間是在清康熙年間,面積約為4.9 km²,一年四季都有海鳥,而五顏六色的海鳥蛋,給島上增加了別樣的生趣。

但是作為一座無人島,羅鬥沙島的下沉問題是較為不嚴重的,在過去的十餘年時間當中,面積幾乎縮減了近一半左右

且在還剩餘的1.6平方公里的島嶼陸地面積中,有百分之八十左右是黃色沙地,給了一些偷採海砂的人猖獗的理由,也進一步加劇了島嶼面積縮小的速度。

二、島嶼下沉會帶來哪些影響

對島國而言,即使在再小的島嶼,也是不能隨便捨棄的,這關乎到自身國土面積的大小。

當然這一點在非島國,但卻擁有島嶼的國家身上,也會有一樣的體現。

然而隨著島嶼逐漸下沉,其中最直接的影響,就當屬是土地面積的減少了

特別是已經有人在居住的島嶼,生存空間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小,沒有過多能使用的土地資源來進行房屋的建造了。

另外在島上的耕地面積也會縮減,而"民以食為天",當連肚子都吃不飽的時候,何談再去發展島上其它的經濟呢?

一般島民的經濟來源,除去基礎的農業之外,更多的會跟漁業有關。

島嶼下沉往往跟海水深度的變化密切相關,在這種情況下,島嶼週邊海域的海洋環流方向會改變。

對於會根據海洋環流而進行遷移的一些海洋生物族群來說,在這種變化下,會脫離原本的遷移路線。

也可能在島嶼附近的生態系統被破壞後,數量也變得不如從前,這對漁業資源很不利,島民收入會因此減少。

至於為何海水深度會有變化,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在全球氣候變暖之後,位於兩極的冰山融化速度會加快,繼而會導致海平面上升

這樣一來,一些地勢較低的島嶼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從逐漸下沉,到終有一天被海洋吞沒。

另外,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句話,知道的人應該非常多。

將這個道理放在島嶼下沉與全球氣候系統的變化上,也是可以說得通的。

當全球暖化會造成島嶼下沉的同時作為地球表面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島嶼的形態與位置有所改變,影響到海洋和大氣的相互作用之後,也會對全球氣候產生微妙的影響

不過這樣的影響,並非短時間就能直觀看到的,還具備了不可預測性。

三、如何應對島嶼下沉問題

有很多時候,人類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是不值一提的,這也是為何從認識到人類活動對自然造成的影響會轉變為對人類未來糟糕的後果。

而島嶼出現下沉,就是一個相當嚴峻的環境問題,因為它所帶來的影響是較為複雜的。

倘若不能及時應對,就可能會像傳染病一樣,從一個島嶼開始下沉,到多個島嶼都在下沉的現象,最終導致許多島嶼成為了海洋的「食物」。

至於面對這樣的情況要如何應對,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從保護環境中做起,不要再去破壞島嶼原生態的自然環境

雖然對於已經有了下沉趨勢的島嶼來說,停止破壞可能都是治標不治本的,但能減緩下沉速度就已經是一種成功了。

永續發展觀相信是現在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一個理念,而這個理念可以用來處理多種問題,不僅僅是針對島嶼有下沉這方面。

在持有此觀念的基礎上,除去保護島嶼原本的生態環境之外,還要加強在生態修復上的進度,可採取的方法有加強海堤、禁止濫捕等

透過這樣的方式,有助於讓島嶼的生態系統重新變得穩定起來,在應對一些自然變化時能發揮韌性,不再輕易就被傷害到。

當然不讓破壞也不是讓住在島上的人,從此沒有了收入來源,而是要學會發展綠色經濟

如透過將垃圾分類,將再生資源重複利用,且這樣做還能減少垃圾堆積對島嶼環境的影響。

再例如,在島嶼上增加新能源產業,減少對傳統資源的損耗等。

這樣做是為了規避在自然資源上有大量浪費行為的行為,而後再經過長久的改善努力,就將有機會做到在生態、經濟上相互和諧

只不過這並非是個人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有國家的支持。

例如我們可以透過設立科學化的土地規劃制度,讓島嶼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合理利用,避免有過度開發的操作。

另外隨著種植植被等保護土地的做法實施,能進一步減少島嶼上土地退化的問題,讓島上的土壤結構更穩定

需要注意的是,在做這些之前,應該要更進一步掌握島嶼下沉的原因

像前面就提到了日本的島嶼,與中國的長島縣、羅鬥沙島,有下沉原因上的差異。

不要認為這種差別是無關緊要的,只要保護好島嶼就好了。

這就跟治病是一樣的,不明確病因怎麼進行更具針對性的治療呢?

為此,需要安排專業人才進行地質勘查工作,同時也要做好對島嶼週邊海洋環境的研究,將下沉原因找出來,進而製定更有效的應對措施。

在此期間也不能忽視對島嶼下沉速度的監測,雖然是很花時間的事情,但卻有著重大的意義。

而且藉助遙感技術、大數據分析等手段,還能及時了解到島嶼的動態變化,進而在災害發生前可以進行預警,為防災減災提供強力支持。

以日本為例,雖然地震頻繁,但在透過一定的科技手段來監測地質變化後,能在地震來臨之前就發出預警,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的機率。

這就是為何有許多日本人在提到地震時,心態上已經有些「無所謂」了。

不過縱然再"無所謂",也還是要積極地學習一些與防災減災相關的知識,以便能在災害發生時更好地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這一點對於生活在島嶼上的人而言不應該忽視,畢竟在許多突發災難的面前,等待救援前的自救環節對保障生命安全意義重大。

再來就是面對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問題,很多時候是需要全球共同來應對的,不是單靠某一個國家就能解決全球性的環境隱患。

從這個格局更大的層面來看,有必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分享在因應島嶼下沉現像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與技術經驗。

結語

縱然是到了科技發展相當高速的時代,甚至對外太空也有了多年的探索經驗,但人類對於地球的認知,實際上還是停留在表面

對於大自然會給人類活動所帶來的影響怎麼樣的回饋,這個誰也說不好。

但可以肯定的是,保護環境始終都是必要的,透過減少人為對自然的破壞,有助於為家園增添安全保障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各國共同努力,清楚地認識「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點。



假日消費旺經濟活力足

王朝興焉?請看"窯洞對"

改變遠東格局的超級戰役-淞滬會戰

美國帶頭挑事,亞洲風雲再起,南海又將掀起驚濤巨浪

他是國軍海軍艦長,起義後成開國少將,59年拒絕策反,後為副國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地球真正的“主人”,比人類早數十億年誕生,經歷多次生物大滅絕

在無盡的宇宙中,我們的家園- 地球 ,是一顆充滿活力與活力的藍色星球。它的誕生與演化,是一個充滿神奇與奧秘的過程。 地球的形成,大約可以追溯到46億年前。在那個遙遠的時代, 太陽 系 尚未形成,只是一片混沌的星際塵埃和氣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塵埃和氣體逐漸聚集,形成了 太陽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