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10
中國科研人員發現洞穴魚類新種
近期,科研人員在廣西紅水河水系發現了一種小型洞穴魚類,基於形態學比較和分子系統發育學研究證實,該魚類為新物種,因其首次發現於廣西來賓市忻城縣安東鄉,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安東嶺鰍」。這項研究成果近日由廣西師範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柳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等研究人員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動物園鑰匙》。
科學研究人員開發出柔性穿戴長波紅外線熱電探測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熱電材料與裝置研究組姜鵬研究員、陸曉偉副研究員、包信和院士團隊開發了柔性可穿戴長波紅外光熱電探測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上。據介紹,該項研究為在仿生觸覺系統中引入紅外線探測技術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在機器人互動感知、虛擬實境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門診慢性病特殊病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將擴圍
根據美國國家健保局消息,2023年,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等5種門診慢性病、特殊病費用跨省直接結算達331萬人次,比2022年增加近13倍。截至2023年底,基本每個縣至少有一家異地聯網定點醫療機構能夠進行5種門診慢性病、特殊病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國家健保局表示,下一步要擴大門診慢性病、特殊病費用跨省聯網定點醫療機構數量,並在現有5個病種跨省費用直接結算基礎上繼續增加病種。
世界首套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併網發電
壓氣儲能電站,也叫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是利用電網負荷低谷時段的富餘電量來壓縮空氣,並將其儲存在地下,再在用電高峰時釋放,並透過發電機組發電的新型電能存儲系統。壓縮空氣儲能係統是目前除了抽水蓄能之外技術最成熟的實體儲能技術之一,也是現今大規模儲能技術研發的熱點。 4月9日,根據中國能建消息,世界首套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湖北應城壓氣儲能電站示範工程一次併網成功,創造了單機功率、儲能規模、轉換效率等多項世界紀錄。
中國科研團隊實現混合語音分離技術
近日,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苑克鑫教授團隊聯合該校計算機系胡曉林教授團隊,基於哺乳動物丘腦和皮層整合多模態感覺信息的工作原理,構建了一款新的腦啟發AI模型(CTCNet ),實現了混合語音分離技術突破,讓電腦進一步學會像人腦一樣「聽話」。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模式分析與機器智能IEEE彙刊》。苑克鑫表示,語音分離模型CTCNet是基於高階聽覺丘腦的視覺、聽融合能力及其皮質-丘腦-皮質循環連結架構所建構的腦啟發AI模型。透過多次融合和循環處理聽覺和視覺訊息,使AI能夠更好地實現「雞尾酒會效應」。
數千顆隕石或因全球暖化而更快沉入南極冰層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遷》最新發表一篇研究論文指出,數千顆隕石可能因為全球氣候暖化而更快沉入南極冰層,讓許多此類地外物質樣本更難取得。論文介紹,來自不同地外天體的隕石是行星科學知識和研究的重要來源。目前樣本庫中60%以上的隕石都是從南極採集的,南極冰蓋預計還有30萬-85萬顆隕石有待採集。不過,全球暖化的氣候變遷使這個樣本庫岌岌可危,因為隕石會沉入南極冰層,使研究人員難以取得。論文作者呼籲,在這些隕石因為氣候變遷消失前,必須共同努力從南極找到並收集它們。
人類神經元研究新模型面世,可望帶來阿茲海默症新療法
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創新性人類神經元模型,詳細模擬了tau蛋白聚集體在大腦內的傳播,這個過程會導致阿茲海默症和額顳葉失智症患者認知能力下降。新模型有助科學家找到可能阻斷tau蛋白傳播的新治療標靶,是阿茲海默症研究領域的重大進展。相關論文發表於4月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細胞》雜誌。
最大宇宙3D地圖顯示暗能量似乎越來越弱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借助暗能量光譜儀器(DESI),繪製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相關宇宙演化線索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暗能量似乎正在減弱。相關研究結果公佈於預印本網站arXiv。暗能量佔宇宙的近70%,因此我們對其本質的理解上的任何錯誤都可能對物理學產生廣泛的影響。不過,要證明這個誤差是否真的存在,還需要在未來幾年進行更精確的測量。
(微信公眾號「科學強國」綜合整理科技日報、科普中國、央視新聞、中國科技網、人民日報等)
編輯:李熙
審校:趙狄娜
審核:龔紫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