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星期一

中國探月工程成立20年,回顧「嫦娥」奔月之旅

今年是中國探月工程成立20年。總台用AI生成技術打造了虛擬的月球環境,一起去看中國人20年來走過的不尋常的探月路↓

中國人對深空的探索是從月球開始的。而今年,正好是中國月球探測工程也就是嫦娥工程立項20年。 2004年立項,2007年「嫦娥一號」就實現了繞月飛行。

嫦娥一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家族的大女兒也就是「嫦娥一號」一馬當先踏上了奔月之路。

「嫦娥一號」獲得了中國第一幅高精度的全月圖,這張圖分辨率達到120米,是當時世界上公佈的精度最高的全月圖。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在豐富海區域完成了受控撞月,永久地留在了月球上,而月面也第一次留下了中國的印記。

嫦娥二號

「嫦娥二號」發射於2010年國慶日當天,是中國的月球探測器中唯一一個沒有留在月球表面,也沒有返回地球的,它飛往了宇宙的深處,成為中國第一顆像小行星一樣圍繞太陽運轉的人造衛星。數據顯示,「嫦娥二號」目前已經飛行了超過三億公里,相當於地月之間往返了近400次。

「嫦娥二號」的神奇經歷還不只這一個。這顆長得像花生形狀的小行星名叫圖塔蒂斯,它是以西方神話中的戰神來命名的,它是最大的近地小行星之一,被列入了「潛在危險小行星名單」。

為了搞清楚這種危險究竟有多大,2012年12月,中國的科學家安排嫦娥「二姑娘」約會「戰神」。兩人相距3.2公里時,「二姑娘」回眸凝視戰神,拍下了500多張照片。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小行星的飛越探測,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戰神」的近距離探測。

嫦娥三號

2013年12月, 「嫦娥三號」探測器搭載著「玉兔號」在月球雨海西北部虹灣軟著陸。

玉兔號

2013年12月15日凌晨4時35分,「玉兔號」邁出了她在月球上的第一步。這可是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紅旗。

後來,她在月球表面一共行駛了114.8米,這100多米,是中國月球車在月表留下的第一行足跡。

2016年1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嫦娥三號」著陸點週邊區域命名為「廣寒宮」。這些中國古老神話故事裡的名字,在中國太空人手中成了今天的現實。

嫦娥四號

2019年1月3日,嫦娥家族的「四姑娘」降落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艾特肯盆地是太陽系中最大、最深、最古老的隕石坑。馮卡門是20世紀最偉大的航太工程學家之一,也是中國航太事業奠基人-錢學森的老師,降落在一個以科學奇才名字命名的撞擊坑,注定是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兩器互拍成功,在陽光的照射下,我們的五星紅旗又一次閃耀在月球之上。中國的探測器不僅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也實現了對月背的巡視勘察,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

玉兔二號

去年,「玉兔二號」月球車還從38萬公里外送來了一份中秋節禮物,就是這張「月面環拍圖」。

最新消息是,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小兔子」——「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在月球背面工作了五年多了,行駛距離超過了1596公尺。

嫦娥五號

這裡是風暴洋,月球上最大的月海,雖然叫"海",但不是海,只是月球上比較平坦的平原。四年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從這裡帶著1731克月球樣本回到了地球,這是中國第一次實現地外天體的樣本採集。

至此,嫦娥工程「繞、落、回」三步驟的規劃圓滿收官。今年,探月工程四期再啟新程,月球很快又會迎來嫦娥六號」探測器。中國人在月球上的「嫦娥」之路不斷向前,讓我們一起期待「嫦娥六號」的到來。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馬曉雙



信達證券:一旦經濟回升港股彈性可能更大

已致全球多人死亡,尚無特效藥!緊急提醒

特大暴雨! 11級雷暴大風!雙預警齊發!氣象部門提醒:這些地方注意→

愛與關懷的塗抹:交警執勤上的溫暖一幕

中超-馬萊萊建功+染紅!三洋槍破門十人申花4-0十人浙江不敗領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地球真正的“主人”,比人類早數十億年誕生,經歷多次生物大滅絕

在無盡的宇宙中,我們的家園- 地球 ,是一顆充滿活力與活力的藍色星球。它的誕生與演化,是一個充滿神奇與奧秘的過程。 地球的形成,大約可以追溯到46億年前。在那個遙遠的時代, 太陽 系 尚未形成,只是一片混沌的星際塵埃和氣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塵埃和氣體逐漸聚集,形成了 太陽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