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
她正式提出的治療性疫苗概念
為免疫學發展開啟了新的大門
近日
總台《吾家吾國》專訪聞玉梅
聽她講述為消滅B肝奮戰一生的故事
01
"黨和國家投資我我就要回報,努力一輩子"
1970年代初,中國被稱為「B肝大國」。當時,中國B肝病毒帶因者高達10%左右,每年約有27萬人因B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疾病而死亡。
這些數字離聞玉梅並不遙遠。兩位與她關係很好的同事,一個由於感染B肝病毒,從慢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最後不治身亡;另一位因重症乙肝突然離世。這對聞玉梅的打擊非常大,她覺得,自己必須努力消滅B肝。
改革開放後,國內外交流日漸活躍。 1980年初,在紐約舉辦的全球病毒學術大會邀請聞玉梅參加。機會難得,但往返美國的機票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最終,上海市政府專門為她特批一筆費用。
"我們盡力了,對你是人才投資",這句話聞玉梅記了一輩子,"黨和國家投資我,我就要回報,努力一輩子。"
02
她在國際學術會議上搶下麥克風
"讓他們知道中國人來了!"
學術大會上,聞玉梅拼命舉手爭取到了提問機會,「國家投資我,不是讓我光帶耳朵的」。她說,自己一定要代表中國人發出聲音,「讓他們知道中國人來了」。
同是在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在中國舉辦了第一次獎學金考試,聞玉梅順利通過,選擇前往倫敦大學就讀。
進入國外實驗室之後,聞玉梅形容自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見到了許多從未見過的實驗儀器。凡是碰到不認識的東西,她就把它們連同英文名稱拍成幻燈片,並且錄音記錄下使用方法,帶回國分享給同行研究者,「我不想讓以後出來的人,像我一樣看都看不懂」。
留學期間,聞玉梅節衣縮食,省下不少世衛組織提供的生活費,除去購買一台低溫冰箱和一台幻燈機填補國內實驗用具的不足外,餘下的錢她全部上交國家,"那時倫敦橋的門票是4英鎊,我都捨不得去。
03
首次提出治療性疫苗概念
她是攻克B肝的"愚公"
1986年,國家推出高技術發展計劃,又稱「863」計劃,聞玉梅遞交了科學研究申請。她提出一個嶄新的理念,用疫苗來提高人體免疫力,因此控制病毒,這個理念就是後來的「治療性B肝疫苗」。
由於治療性疫苗是個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沒有先例可循,聞玉梅只能摸索前進。當時國內實驗條件受限,無法採用國際上最常規的兩種動物土撥鼠和黑猩猩做實驗。於是,聞玉梅團隊開創性地選擇用鴨子做動物實驗。
在取得研究成果後,1995年,聞玉梅在國際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文章,這是在國際上第一次正式提出治療性疫苗的概念,醫學界也由此正視疫苗的治療作用,為免疫學發展開啟了新的大門。
時間來到2009年,距離聞玉梅申報「863」計畫已經過23年。治療性B肝疫苗第二期數據表現結果非常好,但第三期臨床結果卻不如預期。面對這樣的結果,聞玉梅說她雖然失望,但是絕對不會灰心,「做科學就是在探索,允許成功也允許失敗」。
總結經驗教訓,如今,聞玉梅團隊又加入了三明治療法,繼續在攻克乙肝的道路上探索。
2022年,聞玉梅回顧了自己與B肝病毒戰鬥的五十年風雨歷程,僅用三個月時間,完成了《我的乙肝情結》一書。
在書中,聞玉梅寫道:「獻身攻克乙肝的事業,我無怨無悔。我相信愚公移山的精神。如果我不能完成治愈乙肝患者的事業,一定會有更多的同志前僕後繼,我相信自有後來人。
專欄主編:秦紅文字編輯:董思韻題圖來源:視覺中國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央視新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