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4日星期六

中國專家最新研究揭示母子互動交流時即時神經同步規律

中新網上海5月2日電(陳靜薑蓉)都說母子連心,如今,這句俗語有了科學證明。記者2日獲悉,上海的專家們在最新研究中揭示了母親和孩子互動時腦間同步動態變化的規律,並探討了這種同步與雙方關係、角色變化的關係。

這項最新研究成果已在最新一期神經科學期刊Human Brain Mapping發表。據了解,由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下稱: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等機構合作開展的研究,透過EEG (腦電波)雙腦同步記錄技術,探討了母親與孩子在不同角色下的雙腦同步模式。

據悉,在人類社會性互動中,母子交流特別關鍵,不僅影響孩子的情緒發展,也涉及複雜的神經機制。母親與孩子間的親子互動是動態且互惠的。在這種互動中,角色轉換是一個關鍵的動態特徵,但背後的神經協同機制尚未被充分研究。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方面介紹,研究者設計了一項角色控制的合作任務,透過EEG超掃描記錄的方法來探索母親和兒童在扮演不同角色時大腦互動的差異。據了解,EEG超掃描技術是一種新興的神經科學研究方法,它允許研究者同時記錄並比較兩個或多個個體在進行社會互動時的腦電活動。這項技術的核心在於揭示不同大腦之間在即時交流中的神經同步現象,即「大腦間同步」。

研究人員選取3-4歲的幼兒園兒童,其中半數與母親組成母子配對,另一半則與陌生的女性實驗員組成配對。研究人員發現,在合作條件下,「母親—孩子組」的網絡密度和同步強度明顯高於「陌生人—孩子組」。

在研究中,當成人看孩子拼拼圖時,隨著互動程度的增加,theta頻段的雙腦網絡密度(IBD)逐步增加,同步強度(IBS)逐步增強;當孩子看成人拼拼圖時,這種隨著互動程度增加而雙腦同步增強的頻率轉移到了alpha。孩子與母親在theta頻段同步水準的增量與孩子的安全依附得分有顯著正相關。孩子與母親在alpha頻段同步水準的增量與母子功能失調互動(P-CDI)得分有顯著負相關。

據悉,2022年,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揭牌成立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腦智發育平台,目前已建立起行為與微表情觀察實驗室、虛擬實境實驗室、眼動實驗室、腦電實驗室等,以嬰幼兒、兒童與青少年為研究對象,以正常腦部、神經發育性腦疾病及重大疾病腦作為研究重點,利用先進的腦部影像—認知—行為多模態技術,進行臨床—基礎轉化的創新研究工作。未來,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腦智發育平台,將進一步強化資源吸引力,努力加速獲得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標誌性科研成果。 (完)



「五一」假期第二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超2.8億人次

《五一:在人山人海中尋找自我》

假期返程,做好規劃!遼寧將有強烈對流天氣!大連明天有雨!

離譜!搭載嫦娥六號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印度網友卻破了防!

@上海人,好天氣餘額不足!天氣轉折,節後還有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地球真正的“主人”,比人類早數十億年誕生,經歷多次生物大滅絕

在無盡的宇宙中,我們的家園- 地球 ,是一顆充滿活力與活力的藍色星球。它的誕生與演化,是一個充滿神奇與奧秘的過程。 地球的形成,大約可以追溯到46億年前。在那個遙遠的時代, 太陽 系 尚未形成,只是一片混沌的星際塵埃和氣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塵埃和氣體逐漸聚集,形成了 太陽 和...